#International Affairs
Target:
ourviews20121004@gmail.com
Region:
Hong Kong

說明:這份呼籲書由大陸朋友發起,臺灣、香港和全球各地的朋友們跟進。

表達對於國家主權的看法,是我們的意願。只有通過行使對於國家主權的發言權,參與表達對於國家主權及相關事務的意見,我們才能夠體現自身主人公的身份,釋放出“主權在民”這個精神實質。同時,只有運用我們的理性,才能擔當此責任。

除非你鬆手了,你才會失去家園。

2012年10月4日

讓中日關係回歸理性——我們的呼籲

最近,因釣魚島引起中日之間的關係危機,尤其是在中國社會造成的震盪,令人深感憂慮。我們正好讀到了日本市民發起的連署聲明《終止領土問題的惡性循環》,明顯感受到來自日本人士的誠懇善意。這份聲明不回避早年日本殖民歷史和釣魚島之爭源起,又立足於多年來兩國之間已經發展出來的友好合作關係,尤其是著眼于和平相處的未來,這是將危機處理成一個契機的良好做法。為此,我們提出如下呼籲:

1、釣魚島的領土爭議,是一個由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,但前人亦已提供給後人務實的思路。1972年,周恩來先生即表示出“擱置爭議”的意向,1978年鄧小平先生明確繼承了這一方針,為的是不讓釣魚島問題成為妨礙兩國之間正常交流的障礙。在今天看來,這個決策仍然是明智的。因為在現狀之下,任何單方面的解決方案,都只會導致武力衝突乃至於東亞和平局面的崩潰。一旦釣魚島的問題再次被提出來,在沒有更好的對話、磋商可能的情況下,都先要回到這個立場上來。

2、不能否認,日本始終存在領土擴張及軍國主義思潮,不時傳出極右翼言論,對於侵華歷史的認知也經常反復,不利於發展友好的睦鄰關係。最近圍繞釣魚島所挑起的事端,尤其說明了這一點。

3、中國大陸近三十餘年經濟發展速度很快,人民生活水準有著明顯提高,這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有著密切關係。需要珍視目前已經取得的成就,因而也珍視與周圍鄰國擁有穩定和諧的友好關係。因此,就目前緊張的局勢而言,我們希望爭取一切可能的途徑對話協商,繼續保持與日本及其他周邊國家和平穩定的關係。不論是國家還是人民,只有在和平中才有繁榮昌盛。

4、戰後日本在政治、經濟、文化各方面的成果,也為世人矚目。我們看到了日本社會和人民在今天的改變,看到了許多日本人士在戰爭道歉和重建和平方面的可貴努力,以及日本在中國和平發展道路上的有力援助。因此,這就需要人們在正視歷史、記憶歷史的同時,也需要根據當今日本現實,做出新的認知和判斷。

5、我們警惕和反對任何利益集團或政治派別,為了自己的目的和利益,挑起領土爭端,操弄和綁架民意,煽動狹隘民族主義情緒。在解決領土爭議和取得和解問題方面,政府本身擁有更大的責任。一旦發生危機,政府也有責任引導民眾理性認識問題和採取行動。

6、2012年9月中旬,在中國一些城市發生的因釣魚島爭端激化而引發的打砸燒行為,我們非常痛心,並加以特別譴責。這些極少數人的做法,不能代表兩岸四地的大多數人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普遍看法。我們十分不希望這些行為引起國際社會的誤解,從而引發經濟方面的倒退,和其他方面更多的倒退。

7、最近,中日文化交流受到限制,有關日本書籍的出版于發行也在部分城市一度受到殃及,這是極其不明智的,也是令人遺憾的。中日文化交流源遠流長,有著十分具有說服力的豐富成果。領土或政治方面的爭議,不應無限制地擴展到其他領域。在睦鄰關係當中,人民之間的關係起著主要作用,真正深遠的意義在這裡。就目前的情況來說,應儘快恢復雙方民間的經濟、文化、生活等各方面正常的合作交往,儘量彌補因為最新爭議造成的損失,儘快撤銷所有缺乏長遠眼光的臨時措施。

8、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故土上生活、勞作,養育後代,參與社會事務及國家事務,擁有對於國家的主權,並擁有對於國家主權的一份發言權。基於這個原因,我們認為在政府處理主權事務時,需要傾聽民眾的意見,而不是把民眾甩在身後。

9、在兩岸四地和日本的教科書裡,應寫入中日兩國全面而真實的近現代歷史。中國的教科書也應增加不同民族相處與融合的教育,以利下一代思考判斷、並培養開放的心態去瞭解與自己不同的國家和人民;發展中日民眾之間的互相尊重,讓年輕人在夥伴關係和友誼觀中正常生長。

10、我們也認為,涉及領土、國家主權等國際事務的事情,不獨兩國政府責任。應該更多發展民間交流管道,增進互相瞭解,為子子孫孫創造和平的未來。

歡迎更多的朋友加入。

連署信箱:huiguilixing@gmail.com

(目前共計:236 位)

連署者(以英文字母為序) :

阿索拉毅,四川,詩人
阿 信,貴州,獨立學者
阿 鐘,上海,詩人
畢宜民,北京,社會工作者
卞曉妍,微博叫卞小蘅,記者
陳反修
陳子秋,廣西,大學生
陳冠中,北京,作家
陳金梅,廣東,大學生
陳清僑,香港,學者

陳守虎,北京,科研工作者
陳宜中,臺北,學者
陳雲,上海,博士&副教授
陳張培倫,臺灣,學者
程青松,北京,電影人
池偉添,廣州,學生
從 工,江蘇,退休工程師
崔衛平,北京,作家
大 山
戴宏翰,香港,學生

鄧嘉宛,臺北,譯者
鄧伍文,南京,市民
丁 可,北京,留日學生
杜小真,北京,學者
杜 婷,香港,媒體人
鄧偉生,廣州,學者
丁 昕,香港,會計師
范 泓,南京,學者
馮崇義,悉尼,學者

馮建三,臺北,學者
馮素甯,公民
傅國湧,杭州,學者
高全喜,北京,學者
葛紅兵,上海,大學教授
耿化傑,山東濟南,學生
郭春林,上海大學文學院文化研究系教師
郝 建,北京,學者
何路社,民間學者
何 謙,香港,學生

賀 楓,南京,工程師
賀衛方,北京,法學教授
賀澤紅,北京,編輯
侯孝賢,臺北,導演
胡發雲,武漢,作家
胡嘉明,香港,學者
胡世立,湖北宜昌,學生
胡志橋,廣州,教育工作者
黃徑遂,浙江,學生
黃雯怡,香港,記者

黃偉國,香港,學者
賈 葭,北京,專欄作家
蔣方舟,北京,作家
蔣 挺,美國,學生
江緒林,上海,教師
景凱旋,南京,學者
柯倩婷,廣州,學者
孔 曦,上海,作家
寇益為,四川,學生
老英在野,河南,詩人

雷中剛,山西,IT工作者
李冬君,北京,學者
李飛駿,北京,詩人
李 根,浙江師範大學法政學院行政管理101班
李公明,廣東,學者
李國豪,雲南,媒體人
李 靜,北京,作家
李黎明,廣州,工程師
李繼波,重慶,心理學博士
李 琳,美國,學生

李同歸,北京,大學教師
李 星,湖北,藝術家
李行遠,廣東,教師
李 楊,廣州,學者
李泳濤,上海,學者
李宇鋒,北京,自由職業者
李智,湖南籍留日學生
李子雄,重慶,學生
廖晨彥,湖南,學生
廖偉棠,香港,詩人

梁寶山,香港,藝評人/ 中文大學研究生
梁廣帥,河南籍,居北京,職員
梁文道,香港,作家
梁曉燕,北京,編輯
梁豔萍,武漢,學者
林幹一,廣東,學生
林孝信,臺北,學者
劉安平,廣東,醫生
劉傳祥,醫生
劉春生,天津,工程師

劉 剛,北京,學者
劉敬孝,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教師
劉經國,廣州,企業管理人員
劉立新,北京,音樂人
劉 擎,上海,學者
劉舒欣,英國,學生
劉孝芳,安徽,應屆畢業生
劉學偉,巴黎,學者
劉 洋,加拿大,學生
劉 沅,臺灣,老保釣人士

龍子維,香港,勞工組織
劉 垚,香港,編輯
劉 毅,廣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
盧思騁,香港,民間環保工作者
盧躍剛,北京,作家、記者
陸曉婭,北京,公民
魯 稚,四川,作家
呂曉波,美國,學者,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政治學教授
羅 建,南京,市民
羅永生,香港,學者

閭丘露薇,香港,媒體人
馬曉霖,北京,學者
馬子謙,北京,退休幹部
面 海,海南,詩人
牟 劼,法國,文化交流工作者
孟繁麟,牛津、香港,博士生
孟 湄,北京,文化交流工作者
孟祥磊,南京,學生
聶保真,荷蘭,學者
聶真智,新加坡,IT

甯 二,廣州,文字工作者
潘嘉鵬,黑龍江 學生
彭帥鈞,香港,分析師
齊 寒,山東,技師
齊 昊,山西太原,學生
錢永祥,臺北,學者
邱鍇俊,北京,媒體工作人員
曲 晨,北京,學生
冉夷僑,學生,加拿大
任鐘鵬

阮雲華,珠海,作家
沈 紅,北京,學者
時佳希,內蒙古,學生(金華市浙師大商業街)
石運韜,廣西,學生
史宗偉,鄭州,民間學者
宋 揚,武漢,教師
宋鐵錚, 美國, 學者
宋志偉,廣州,公民
蘇小和,經濟學者
孫上了,印度清奈,研究生

孫興傑,長春,學者
談軍武,江西,自由工作者
唐 諾,臺北,作家
唐永橋,合肥,醫學畢業生
滕永平,山東,媒體工作者
田紀倫,長春,公民
田紀熊,大連,退休教師
塗宇琦,江西,學生
王大力,長春,學生
王 超,北京,導演

王漢鋒,廣東,基督徒
王 偉,上海,自由職業者
王 剛,旅日,媒體人
王克敏,山西,律師
王 瑛,北京,基金管理人 NGO
王小山,北京,專欄作家
王曉宇,法國,商人
王振興,浙江,公民
王智明,臺北,學者
王仲奇,北京,科技工作者

魏保楊,南昌,高級工程師
魏 委,南昌,律師
韋希平,廣西,視覺藝術家
吳林,比利時,學者
吳 群,甘肅,學生
吳萬謙,香港,學生
西門媚,成都,小說家
夏業良,北京,經濟學家
肖承捷,香港,學生
肖東京,重慶,大學生

向宇飛,湘潭,學生
解璽璋,編輯
謝思敏,北京市信利律師事務所主任、合夥人律師,日本神戶大學法學博士(1988)
邢玉燊,北京,學生
徐 曉,北京,編輯
徐新虎,新疆,教師
許宏昌,大連,企業管理者
徐潔,曾留學日本,現居北京,自由譯員
許 洋,北京,出版人
許醫農,北京,編輯

許宇宏,廣州,學生
晏瓊英,北京,學者
閆鋼偉,陝西,上班族
嚴搏非,上海,出版人
楊錦麟,香港,媒體人
楊 碩,北京,學生
楊旭瑞,公司職員
姚新勇,廣州,學者
葉 芳,北京,編輯
葉廷芳,北京,學者

葉蔭聰,香港,學者
亦 遠,加拿大
一名正在廣西大學讀書的海南學生
雨 宇,安徽農業大學,外國語學院大三學生
俞力工,維也納,學者
餘婉蘭,香港,記者
袁 傑,麗江,教師
袁秀娟,深圳,工程師
袁庾華,鄭州,民間學者
于 奇,北京,編輯

宰步龍,安徽合肥,林業高級工程師
曾達,南京,學生
曾祥禮,廣州,媒體工作者
查建英,北京,作家
翟 猛,洛陽,技術員
張冰潔,學生,加拿大
張伯駒,香港,學生
張豐予,美國,大學生
張煥萍,北京,書店經營
張 龍,無錫,大學生

張 倫,法國,學者
張明揚,上海,媒體人
張 莉,北京,公司職員
張 甯,廣州,教師
張慶威,東莞,個體戶
張婉雪,重慶,學生
張 琰,長春,公民
張 陽,安徽,公民
張 真,美國,學者
張志達,北京,學生

張子宇,廣東,媒體工作者
趙 青,廣州,學生
趙玉瑩,北京,編劇
周保松,香港,學者
周 方,東京,醫學博士
周華,高級編輯
周建漳,廈門,學者
周 濂,北京,學者
周 實,湖南 作家
朱大慶,山東,工程師

朱凱迪,香港,編輯
朱天文,臺北,作家
朱天心,臺北,作家
朱亞鐵,上海,會計師
朱一鼎,大學新生
宗 潔,美國,學生

(截止到10月5日18:07 )

The 讓中日關係回歸理性: 我們的呼籲 petition to ourviews20121004@gmail.com was written by ourviews and is in the category International Affairs at GoPetition.

Petition Tags

我們的呼籲